评论:台湾工商界跨海赴交流让两岸经济“脱钩论”不攻自破******
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电 题:台湾工商界跨海赴交流让两岸经济“脱钩论”不攻自破
中新社记者 容海升
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日前在厦门举行,刘兆玄接任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后排除万难首次率团赴会。这也是中共二十大闭幕后,两岸企业家共同参与的首场高规格经贸交流活动,是该企业家峰会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在线下举办年会,实属不易。
自上世纪80年代末两岸开放民间往来,两岸经济合作领域逐步扩大,尤其是两岸企业家峰会成立的近10年来,两岸产业分工合作更加密切,产业依存度融合程度不断提升。两岸之间合作共赢、互利互补、联系紧密的经济格局业已形成。当前两岸关系复杂严峻,台湾工商界仍然踊跃跨海参会,体现出这一格局继续壮大是两岸的共识,是双方工商界的共同意愿。
尽管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大肆限缩两岸经济交流合作,阻挠正常经贸往来,但从峰会年会的参会情况及成果来看,两岸经济合作没有“降温”。大陆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,两岸经贸合作依然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遇,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福祉。
台当局相关统计显示,今年1至10月,台湾对大陆及香港的出口总额占比为38.8%,年增速出现放缓迹象。有人认为,这意味着台湾经济对大陆倚靠程度降低。但岛内同时有分析回应,对台湾而言,大陆巨大的市场仍具有不可替代性,这是两岸经贸长期向好的最重要原因。两岸经贸规模在经历长期高速增长后,增速放缓是正常波动。
今年1月至11月,两岸贸易额达2945亿美元,给台湾带来约1438亿美元的巨额贸易顺差。不少在大陆的台企生产经营逆势增长,一些大企业增资扩产,今年新增9家台企在大陆上市,总数已达58家。
台湾工商界跨海“登陆”赴交流,让两岸经济“脱钩论”不攻自破。事实证明,两岸经济密不可分、断不了链,唯有加强合作才能更多造福两岸同胞,台湾经济发展、民生改善也才有更大确定性和更坚实依靠。大陆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意愿稳定不变,政策举措出台持续丰富,符合两岸共同利益诉求。只是,随着大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台商投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。
大陆经济高速发展的数十年间,台商在大陆投资以制造业为主,自我配套能力强。如今,在大陆内需拉动的经济发展以科技化为核心的背景下,两岸高科技企业正在走向竞争关系,这对台商投资产生挤压效应,需要两岸双方正视。但竞争不代表不能互补,更不意味两岸经贸合作的终止。台商唯有转变发展理念,主动适应大陆经济环境变化,才能谋求更好发展。
今年适逢两岸打破隔绝、开启民间交流35周年。对于两岸正常经贸往来,大陆的态度一以贯之,即支持、鼓励、欢迎两岸经贸界人士多交流、多合作,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、融合发展。(完)
民进党当局禁大陆白萝卜等产品,被批“为报复而报复”******
【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程东】台湾出口到大陆的多项食品因未完成注册而陆续暂停后,民进党当局不但诬称大陆“突袭”,还禁止大陆白萝卜等进口。
据台湾《中国时报》15日报道,台“食药署”公布所谓“最新边境食品不合格名单”,多数是来自大陆的产品,包括半年内累计第20批“违规”的调味盒,6项农药超标的茉莉花、农药残留的白萝卜等。“食药署”北区管理局科长陈庆裕称,大陆出口食品容器已多次违规,自今年4月中旬起就针对此类批号采取百分之百逐批查验。“卫生福利部部长”薛瑞元14日还声称,“它就农药超标,你还要让它进来吗?”
国民党党团总召集人曾铭宗认为,台当局公布的时机敏感,担心大陆采取更多的措施。国民党“立委”李德维直言“不要为了报复而报复”,而台方报复对岸是对台湾不利,因为大陆购买台湾的产品居多。台湾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荣誉教授陈一新15日撰文称,大陆早在2021年就针对进口食品的境外生产企业制定规范,要求各方配合,并非针对台湾,日本因为提早应对,出口大陆产品反而比前一年增加30%。台湾则因“九合一”选举忙成一团,时任“卫福部部长”的陈时中又落跑参选台北市长,造成很多产品因违反大陆规定而不能销售到对岸。这次风波暴露出台方处理两岸关系的一些严重问题。大陆每次禁止台方销售农渔产品到对岸,都有凭有据。而蔡英文当局除了谩骂之外,拿不出任何解决之道。文章称,民进党过去动辄批评ECFA(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)是“糖衣毒药”,但在执政后含住这个“奶嘴”不放。蔡当局还成天担心大陆随时会撤销ECFA,让岛内经济蒙受重大损失。台湾通过ECFA每年从大陆赚进巨额外汇,却经常抨击大陆,还用“抗中保台”挑起两岸矛盾。陈一新直言,“一面拿人好处,一面还要骂人,更无视人民的需要,置人民福祉不顾,不仅失格,也非为政之道”。(环球时报)
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 |